当前位置: 首页> 医院动态 > 东单科普

处暑一过,身体开始 “翻旧账”?9 类毛病最爱这时候找上门,6 个细节帮你稳稳过关

一早出门,明显感觉风里带了点凉意 —— 处暑到了。

老辈人说 “立秋不是秋,秋在处暑后”,这节气一到,夏天的热劲儿没彻底退,秋天的 “燥” 已经偷偷摸上来,身体稍不注意就容易出岔子。

今天请到东单中心外治中心主任毛建军跟大家好好聊聊,处暑这道 “换季坎” 该怎么迈过去,看完照着做,少遭罪!

图片

外治中心   毛建军   主任

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,从医20多年,对传统中医有着独到的见解。

专业特长:

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失眠、胆囊炎、脂肪肝、肾结石;月经不调、痛经、带下、子宫肌瘤、乳腺增生、肿瘤;鼻炎、过敏性鼻炎;急性胃炎、胃溃疡;中风偏瘫、面神经麻痹、颈肩腰腿骨关节痛、坐骨神经痛、骨质增生、心脑血管疾病、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肾脏疾病、老年衰弱、老年性痴呆、前列腺增生等。


处暑一到,3 个变化 “偷摸伤身体”

别觉得天气凉快了就万事大吉,这 3 个转折藏着不少健康坑:

1、白天热得穿短袖,早晚冻得想加衣

昼夜温差能差出 10℃+,早上出门穿外套,中午脱了嫌热,一冷一热间,毛孔忽开忽闭,风寒特别容易钻空子。

2、秋燥悄悄 “上线”
空气越来越干,早上起来嗓子像冒烟,皮肤摸起来糙糙的,甚至喝水都不解渴 —— 这是身体在喊 “缺津液” 了。

3、体内阴阳在 “换班”

夏天阳气往外散,处暑后阳气要慢慢收回来,就像人下班要回家休息。要是还像夏天那样熬夜、贪凉,阳气收不回来,秋冬很容易没精神。

图片


9 类毛病,处暑后最容易 “冒头”

换季时身体就像 “警报器”,这些问题别不当回事:

▫️ 咳嗽、感冒:燥气伤嗓子,加上温差捣乱,一不留神就咳个不停;

▫️ 肠胃闹脾气:吃点凉的就拉肚子?暑湿还没退干净,脾胃弱的人最容易中招;

▫️ 皮肤干痒:不光脸紧绷,胳膊腿挠得红一片,越抓越痒;

▫️ 关节疼:老寒腿、关节炎的朋友注意了,湿冷夹击时,关节就像 “天气预报”;

▫️ 鼻炎反复:花粉、温差刺激鼻黏膜,喷嚏打不停,鼻子堵得睡不着;

▫️ 血糖、血压不稳:天凉了胃口变好,管不住嘴的话,糖尿病人血糖容易飙;

▫️ “悲秋” 情绪:看着落叶心里发闷?秋天人容易 emo,久了免疫力会下降。

图片


做好 6 件事,安度 “多事之秋”

处暑养生,关键在 “顺”—— 顺着季节变化调作息、改饮食,身体才会舒服:

1、吃对了,秋燥、秋乏都能防

多吃 “润” 的:银耳、百合、梨、蜂蜜,煮水或炖汤都好,帮身体补津液;

少碰 “燥” 的:辣椒、烧烤、油炸食品别多吃,越吃嗓子越干;

脾胃弱的试试:山药粥、莲子羹,养脾胃还不腻。

2、喝水别 “猛灌”,小口慢喝才解渴

早上起来先喝杯温水(30℃左右最好),别一口气灌下去,分几口慢慢咽;

室内放盆水或加湿器,湿度够了,皮肤、嗓子都舒服。

3、运动别 “大汗淋漓”,温和点更养人

早上或傍晚去公园散散步、打打太极,微微出汗就行,别像夏天那样拼命跑;

运动后别急着脱衣服,汗擦干再歇着,免得受凉。

图片

4、早睡 1 小时,比吃补品管用

夏天熬夜的毛病该改了,尽量 22 点前睡,早上 6-7 点起,让阳气好好 “收” 回来;

睡不着的话,睡前泡泡脚(水温别太烫,38-40℃刚好),加把艾叶更舒服。

5、别让 “秋悲” 缠上你

多晒晒太阳,尤其是上午 10 点前的太阳,能让人变开心;

有空去公园看看秋景,捡片落叶、拍张照,跟朋友聊聊天,坏情绪就跑了。

6、穿衣记住 “洋葱法”,温差再大也不怕

穿分层的衣服,比如里面穿薄 T 恤,外面套件外套,热了脱、冷了穿,护住腰腹和脖子,这俩地方最怕凉。

图片

处暑就像个 “提醒器”,告诉我们该跟夏天的贪凉、熬夜说再见了。

把这些小细节融进生活里,不仅能躲开换季的小毛病,还能为冬天攒足力气。

转发给身边的家人朋友,一起稳稳当当入秋吧~

(免责声明:本文仅为科普知识分享,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,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。)

图片

东单中医外治中心团队祝您秋日安康!


咨询电话

富贵园一部:

13691569486

广渠门二部:

13146040038

医院专家

名老中医 知名专家 精英医师

  • 周耀庭
  • 齐京
  • 王恩禄
  • 邢书杰
  • 许润三
  • 陈可平
  • 马淑华
  • 李建
  • 常峥

联系我们

  • 富贵园(一部):

   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35号

  • 广渠门(二部):

   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家园8号楼一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