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火两重天!为什么女人更容易“上面冒火,下面结冰”?
你是否经常感到:
上半身“燥热”难耐? 口干舌燥、心烦气躁、痘痘频发、动不动就上火...
下半身却“寒气逼人”? 小腹冰凉、腰膝酸冷、痛经难忍、手脚不温、月经量少推迟...
别慌!你不是一个人!临床上,“上热下寒”的女性比比皆是! 这种“冰火两重天”的尴尬,现代医学可能解释不清,但中医理论却看得明明白白!
揭秘“上热下寒”: 阳盛于上,阴盛于下,交通中断! 妇科专家华苓主任指出:上热下寒的本质,就是阳气都“跑”到了上面(头、面、咽喉),阴寒之气却盘踞在下面(小腹、下肢),上下不能沟通交流了! 结果就是,上面火烧火燎,下面冷若冰霜。 门诊故事:熬夜、贪凉惹的祸! 前天一位姑娘因胃胀就诊,是典型的“上热下寒”: 脉象“告密”—— 右关脉(主脾胃)弦细长、跳得快:爱吃冰的、辣的! 尺脉(主肾)弱:阳虚!月经量少推迟、小腹凉、痛经。 寸脉(主心肺)上冲:痘痘、口干、烦躁、经前胸胀头昏。 舌象“说话”—— 舌中凹陷:脾胃虚弱、中气不足(气虚乏力、胸闷心悸)。 舌两边、前缘厚:肝气郁滞,火气大! 舌根苔白:下焦有寒湿(对应小腹凉、腰凉痛)。 生活“挖根”—— 熬夜刷手机到12点后! 华苓主任认为:子时(23-1点)是肝胆“藏血”修复的关键期!熬夜伤肝血,直接影响卵泡发育和内分泌。焦虑、失调、难怀孕...恶性循环就此开启! 为什么女人更容易“上热下寒”? 1.生理基础:“下元”易虚寒! 女人一生经历经、带、胎、产数十年,尤其产后调理不当,容易造成“下元亏虚”。寒邪“趋虚而入”,盘踞下焦,形成“下寒”根基。 2.现代“助攻”: 熬夜伤身: 熬走肝血,熬乱内分泌。 饮食任性: 冰淇淋、冷饮、油腻、海鲜不离口,只顾嘴巴爽,不顾脾胃伤! 情绪内耗: 心思重、爱纠结、易生气——肝气郁结,火上浇油。 贪凉无度: 空调直吹、露脐装、光脚踩地...寒邪直中! 上焦的“热”暖不到下焦,下焦的“寒”又得不到温煦,“上热下寒”的尴尬局面就形成了! 3.关键病因: 中焦“堵车”!脾气不升,胃气不降! 想象一下—— 冷气下沉: 就像空调冷气往下吹。 热气上炎: 就像吃火锅的辛辣热气往上冲。 脾胃(中焦)是“交通枢纽”: 脾气负责把好东西往上送(升清),胃气负责把废物往下排(降浊)。 但现代人的饮食: 麻辣火锅配冰镇饮料!辣油凝聚胃中胀闷,寒气直灌小腹。 加上生冷油腻无节制,脾胃“罢工”——脾气升不上去,胃气降不下来,中焦“堵车”! 破解之道:打通中焦,引火归元! 核心就三个字:养脾胃! 脾胃居中焦,是沟通上下的“桥梁”。只有打通中焦,让脾气升发(带动肾水上济),胃气下降(引心火下行),才能“引火归元”,水火相济,解决“冰火两重天”! 养脾胃-三件事—— 1.规律饮食: 定时定量,细嚼慢咽!拒绝饥一顿饱一顿、暴饮暴食! 2.温和饮食: 清淡为主!向生冷(冰淇淋、冷饮)、辛辣刺激、过度油腻说“不”! 注意腹部保暖。 3.良好习惯: 饭后别剧烈运动。保持好心情,少生气! 最关键——别再熬夜刷手机!尽量11点前入睡,睡好“子午觉”! 脾胃调和,中焦通畅,火下得来,水上得去,身体才能恢复温暖和谐的小宇宙! 别再忍受“头面冒火,小腹结冰”的痛苦了!从今天开始,好好呵护你的脾胃,疏通中焦,让身体回归“温暖平衡”吧! 华苓主任提醒:了解自己的身体信号很重要! 如果“上热下寒”症状持续明显或伴随严重不适,建议寻求专业中医师的面对面辨证指导,进行个性化调理。 #女性健康 #中医养生 #上热下寒 #调理脾胃 #告别痛经 #内调外养 妇科专家 华苓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:每周四、六下午(富贵园一部) 专家介绍: